?計量測試是國民經濟生產生活的重要內容。計量器具作為計量測試的載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處可見,從數學課上用的“尺”到菜市場里用的“秤”,從出租車的“計價表”到物理實驗上的“天平”,這些都是計量器具的分類,不過,這些器具只是計量技術應用的冰山一角,此外還有電流表、電壓表、壓力表、流量計、溫度計、心腦電圖儀、高頻微波功率計校準裝置等器具,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究,無不顯現著計量器具的身影。
計量是科技創新、產業發展、國防建設、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,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。在中國,其實幾千年前的“度量衡”才是計量的前世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后,“車同軌、書同文、統一度量衡”政策的頒布促使中華民族的經濟、科技和生產力都出現了巨大發展。直至新中國成立后,“度量衡”才更名為“計量”,其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,功能和作用更加全面。
20世紀以來,計量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世界的進步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。量子力學、激光技術、傳感器、納米技術、衛星代行定位等計量科技產品的出現催生了通信、航空航天、醫學、生物、計算機、新能源等多個產業的新生和發展,人類進入信息時代、量子時代,計量測試技術功不可沒。
在我國,為了加快提升產業計量測試服務供給能力,《中國制造2025》《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》《計量發展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等政策文件先后出臺,一大批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也先后落成,成為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、有效發揮計量技術支撐和質量引領作用、推進國家或區域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。
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,計量已經從古代的度量衡發展到幾何、熱學、力學、電磁、無線電、時間頻率、光學、聲學、電離輻射和化學等數十項內容,滲透到現代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,像“眼睛”一樣把控著國民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。
早前國務院發布的《計量發展規劃2013~2020年》中,就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工業產業的計量測試服務體系,充分發揮計量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中的支撐作用,推動計量在工業生產中全過程周期中的應用,不斷提升產品品質,助推產業創新發展,為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奠定堅實的計量基礎。
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發展的潮流,計量測試技術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人工智能、衛星應用和位置服務、智能制造裝備、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、高端能源裝備、新材料、節能環保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因為超精密的計量測量技術是高質量產品生產制造的基礎。以先進鋼鐵材料產業為例,溫度、壓力、重量、流量、流速、成分、密度、濃度、粘度、時間、速度、物位、粒度、尺寸、外形、力值、扭矩、電流、電壓等流程工藝參數、設備運行參數和內部質量參數,以及從原材料的質量檢驗到生產加工的各個重要環節,都需要計量測試的參與。除了生產制造加工環節,設計研制、技術創新、節能減排等工序同樣離不開計量測試。